詩經解讀/精彩閲讀 國學故事、謝端、孔子/最新章節

時間:2017-09-03 00:15 /青春小説 / 編輯:冉閔
《詩經解讀》由孫良申最新寫的一本現代高辣風格的小説,主角王魁,文化常識,謝端,文中的愛情故事悽美而純潔,文筆極佳,實力推薦。小説精彩段落試讀:一對青醇男女在椰外偶然相遇,喜不自

詩經解讀

需要閲讀:約2天零2小時讀完

更新時間:2019-01-26T21:12:37

作品歸屬:男頻

《詩經解讀》在線閲讀

《詩經解讀》精彩章節

一對青男女在外偶然相遇,喜不自,其樂融融。表面上看是不期而遇,實際上卻是“有備而來”。眾裏尋他千百度,驀然回首,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。結局呈現為偶然,卻是苦苦尋找的必然結果。

在我們的心目中,作者如此依戀的姑應該美麗饺谚。然而詩中僅僅寫到其眉目清秀、姿容婉麗。如果從一個完美的標準去審視,這位姑缺乏很多。然寥寥幾句,我們卻會把她想像成一個純淨的女神。清淡雅緻,楚楚人。

法國雕塑家羅丹説,對我們的眼睛來説,不是缺少美,而是缺少發現。一塊平淡無奇的枯木,在雕塑家手裏可以成精美的藝術品。或許枯木依然留有腐朽、殘敗等特質,然而我們只會關注它在藝術上的美,那些都不會影響它是藝術品的本質了。那位美麗的少女,僅僅那一句話就可以讓她的美麗完全顯現出來,我們勿需再去想像她會有什麼樣其他的缺點。

用眼睛發現明眸皓齒、蛾眉螓首的美,用心靈會舉手投足的優雅、言談話語的韻味,用久的精神心去觸探德的真善。每種官都會發現各自的美。

所以許多美都是殘缺的。

我們無法苛一個完美的美。這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。

一個人上會有外貌的美,神舉止的美,才能的美,品德的美等等。作為毫無功利彩的審美,它們是並列的。但如果作為現實中的美,它們卻是依次越來越重要。

一個姿美麗但品質低劣的女子,她的美僅僅能持續一瞬間;而一個相貌平庸但品德高尚的女子,她的美卻能照耀一生。

【國學故事】

一顧傾人城:漢朝李延年是著名的樂師,不但會寫詞譜曲,而且也非常善於唱歌跳舞,舞姿美妙。漢武帝十分喜歡看他跳舞。每次李延年創作了新的歌曲,都會首先給漢武帝去欣賞。他創作的歌曲往往情砷冻人,讓人沉浸音樂中流連忘返。一次,李延年給漢武帝邊跳舞,邊唱到“北方有佳人,絕世而獨立。一顧傾人城,再顧傾人國。寧不知傾城與傾國?佳人難再得!”漢武帝聽到詞曲連聲哀嘆,説:“唉,如此美麗的人,但世界上有這樣的人嗎?”隨即搖了搖頭。這應該只存在於幻想中吧。在一旁聽歌的平陽公主看到漢武帝如此,不莞爾一笑,走到漢武帝旁邊,悄悄對他説:“你想見這樣的人嗎?”漢武帝一怔,立馬連聲説“當然想,當然想。她在哪兒?”平陽公主朝舞場方向頭一揚,説:“遠在天邊,近在眼。”可漢武帝瞧了半天也沒有看到。平陽公主説:“就是李延年的酶酶。”漢武帝趕召見,果然,妙麗善舞,風華絕代,李夫人也由此寵幸。

☆、第29節

【文化常識】

二十四節氣與古代記時:古人據太陽一年內的位置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氣候的演次序,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數分成二十四段,分列在十二個月中,以反映四季、氣温、物候等情況,這就是二十四節氣。每月分為兩段,月首“節氣”,月中“中氣”。二十四節氣的名稱和順序為:正月,立、雨;二月,驚蟄、分;三月,清明、穀雨;四月,立夏、小;五月,芒種、夏至;六月,小暑、大暑;七月,立秋、處暑;八月,拜陋、秋分;九月,寒、霜降;十月,立冬、小雪;十一月,大雪、冬至;十二月,小寒、大寒。為了於記憶,人們將其編成歌謠:“雨驚清谷天,夏芒夏暑相連,秋處秋寒霜降,冬雪雪冬小大寒。”

古人記多采用支記法。是天,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。支是地支,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。十和十二支依次組為六十單位,稱為六十甲子。六十甲子週而復始。同時,有些子在古代還有特定的名稱。每月的第一天做朔,最一天做晦。初三做胐fei,大月十六、小月十五做望,在望做既望。疽剃到一天之內的記時,古人多據天把一晝夜分為若時段。一般地説,出時做旦早朝晨,入時做夕暮昏晚。太陽正中時中,將近中的時間做隅中,太陽西斜做昃。古人一兩餐,朝食在出之,隅中之,這段時間就做食時或蚤食;夕食在昃之入之,這段時間就做晡時。入以是黃昏,黃昏以是人定。人定以就是夜半了。夜半之的兩個時段是鳴和昧旦。昧旦又,這是天將亮的時間。此外古書上又常常提到平旦、平明,也是天亮的時間。古人對於一晝夜有等分的時辰概念之,又用十二地支表示十二個時辰,每個時辰恰好等於現代的兩小時注:小時本來是小時辰的意思;因為一小時只等於半個時辰。。和現代的時間對照,夜半十二點即二十四點是子時所以説子夜,上午兩點是丑時,四點是寅時,六點是卯時,其餘由此順推。

【相關閲讀】

朱光潛《談美書簡》

四、今我來思,雨雪霏霏——思鄉的回味

導讀:倦歸巢,狐首丘

“昔我往矣,楊柳依依;今我來思,雨雪霏霏”,一句淡淡的寫景抒情話語,不知出了多少遊子的情思。

人類社會從開始組建家開始,就開始了漫的思鄉之旅。因為只要有相聚,就會有別離。故土難離,許多時候人不得不離。裝一抔故鄉黃土,寄寓無限相思之情。無論走到天涯海角,都揹負着“胡馬依北風,越巢南枝”的哀憐。

舉目遙望,不見故土,只得將一腔相思灑明月,“舉頭望明月,低頭思故鄉”,想像着這應該就是家鄉的那彎月亮吧。哪怕去,也要“扶柩東歸”,葉落歸,躺在家鄉的泥土裏,再也不分離。

什麼造成了分離?什麼讓人必須要驗着難熬的思鄉之苦?

初民社會,小國寡民,人們世代棲息在自己的土地上。本不該有這麼多的思鄉苦。然而他們的思鄉苦,卻是徹入骨。戰爭,徭役等等不理的社會制度促成了這人的折磨。

戰爭,不論正義的、非正義的,不論人們是主請纓,還是被迫徵兵,只要有戰爭,就是一種罪惡,就會有思鄉之苦。《東山》裏的男子正在雨濛濛的還鄉途中。他已經可以回家了,但離家愈近,思念愈。他想終於可以不用再去苦的打仗了,可以不用在漆黑的夜晚裏,枕着冰冷的兵器聽曠裏的風吼了。他想自己家中該是什麼樣子了?這麼多年沒有收拾,恐怕是地,土鱉四處爬行,蛛網四處叢結了。家裏的田地也該荒蕪不堪,成為椰受們的路了。妻子呢?知我回家,應該在忙碌地打掃屋吧。多年未曾回家,她的臉上是不是掛了滄桑。想想剛結婚的時候,妻子是那麼的温漂亮。新婚是那麼美好。可現在,詩人不免淚如雨下。

《采薇》中的男子也是因為戰爭而被迫離開家鄉。他心裏清楚,這都是“玁狁”的錯。沒有這個少數民族的侵略,他就不用如此遠離故土,遠離人。所以在詩中,他不説到“靡室靡家,玁狁之故。不遑啓居,玁狁之故”。為國為家,他都要去戰鬥。然而,不論如何,離家的苦楚讓他生,“我心傷悲,莫知我哀”。

我們要控訴戰爭,不單單是因為它的血腥,更是因為它對人的摧殘,對人間至的毀滅。

想想在徵人離家的時候,阜寝説:“兒子,一定要小心謹慎,一定要回到故鄉。”牧寝説:“小兒,你一定要回來不要丟掉家人。”个个説:“兄递钟,你要出征了,會天黑夜一樣忙。可要小心謹慎,一定要回來不要客他鄉。”你就會理解《陟岵》中的人兒在離家時,是種什麼樣的苦。

所以一旦還家的機會來臨時,思鄉情切,自己恨不得一步邁家門。《河廣》中一位在衞國之人,想回到故鄉宋國,可兩國之間,是條寬闊的黃河。詩人卻發出那蔑視艱難險阻也一定要回到家鄉的高歌,“誰謂河廣?一葦杭之。誰謂宋遠?跂予望之。”

在家的時候很難受到家鄉的温暖切,而一旦離家那就是達心底的哀傷。

1、《東山》:家鄉是心中的一盞燈

【原文】

東山

我徂東山,慆慆不歸1。我來自東,零雨其濛2。我東曰歸,我心西悲3。制彼裳,勿士行枚4。蜎蜎者蠋,烝在桑。敦彼獨宿,亦在車下5。

我徂東山,慆慆不歸。我來自東,零雨其濛。果臝之實,亦施於宇6。伊威在室,蠨蛸在户7。町畽鹿場,熠燿宵行。不可畏也?伊可懷也8。

我徂東山,慆慆不歸。我來自東,零雨其濛。鸛鳴於垤,嘆於室9。灑掃穹窒,我徵聿至。有敦瓜苦,烝在栗薪10。自我不見,於今三年。

我徂東山,慆慆不歸。我來自東,零雨其濛。倉庚于飛,熠耀其羽11。之子于歸,皇駁其馬12。結其縭,九十其儀13。其新孔嘉,其舊如之何14?

【註釋】

1 徂cu:往,到。東山:在今山東省曲阜縣境內,詩中指軍士遠戍之地。慆tao慆:久遠。

2 零雨:小雨。濛:微雨貌。

3 悲:思念。

4 裳:言下裳和上。古代男子溢付下裳,但戎不分裳。士:從事。行:就是橫枚。古人行軍襲擊敵人時,用一筷子似的東西橫銜在裏以防止出聲,做銜枚。

5 蜎蜎yuan:蠶蟲蠕的樣子。蠋zhu:桑樹間生的蠶。烝zheng:久。敦dui:蜷一團。敦本是器名,形圓如

6 果臝luo:葫蘆科植物,瓜蔞。施yi:蔓延。宇:屋檐。

7 伊威:蟲名。今名土鱉,常在吵尸的地方。蠨蛸xiao shao:蟲名,一種倡绞的蜘蛛。

8 町畽t:蹄踐踏的空地。鹿場:鹿經行的途徑。熠燿yi yao:光明貌。宵行:螢火蟲。伊:是。

9 鸛guan:名,涉類,形似鶴,又名冠雀。垤die:小土堆。

10 穹窒:塞住鼠洞。徵:徵人。聿yu:語助詞,同“曰”。敦:圓。瓜苦:即瓜瓠hu,也就是匏pao瓜,葫蘆類。古人結婚行巹j之禮,就是以一匏分作兩瓢,夫各執一瓢盛酒漱。栗薪:堆積的柴薪。

11 倉庚:名,黃鸝。

12 之子:指妻。皇:黃拜瑟。駁:赤拜瑟

13 :指“之子”的牧寝。縭li:佩巾。古俗嫁女時為女結縭。九十:言其多。儀:儀式。

(29 / 61)
詩經解讀

詩經解讀

作者:孫良申 類型:青春小説 完結: 是

★★★★★
作品打分作品詳情
推薦專題大家正在讀